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江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招生简章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
国家艺术基金关于我国艺术创作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基于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面向文创产业与当代生活的协同发展,培养高端传统工艺与文创设计人才。江南大学拟实施近期获批的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江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计划”研修班,面向全国公开招收学员。
一、项目概况
1、项目介绍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本项目将集中于紫砂、陶瓷、漆器、玉雕、制扇、竹编竹(木)刻等主要品种及相关工艺文创产品行业,通过对传统工艺与文创人才的融合式培养,构建江南地区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东西方文化、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及技术的交汇融合,以设计的方式驱动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的复兴,延续地区文化基因,助力民族复兴。
2、主办单位
江南大学
3、师资力量
本项目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作为课程管理与教学基础,特邀校外知名教授、工艺美术大师、一线设计师等组成教学团队,主要师资如下:
张凌浩:项目负责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绍培:紫砂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季铁: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安霞: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责任教授,地域视觉文化研究专家
朱士平:扬州玉器厂玉器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金陵造物品牌创始人
丁伟: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木马设计创始人
秦怀宇: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产学处处长,副教授
祝峻: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董事长
曹鸣: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沈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工业设计(交互与设计工程)系主任
周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承担者
二、培训计划
1、培训周期:2018年10月8日-2019年3月7日,其中集中培训50天。
2、培训方式:理论讲授、交流讨论、艺术考察以及教学实践、作品创作及展览。
3、集中培训课程安排:
(1)10月8日—10月27日,工艺整理与再认识及创意课程。
(2)11月12日—12月8日,创意课程、方案构思及创作设计稿深化制作。
(3)3月4日—3月7日,结课作品展。
4、集中培训地点: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面向全国招收学员30人。江南地区传统工艺从业人员,以及文创设计领域有研究、有实践的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教师均可报名。年龄原则上在20-40岁之间,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四、报名与录取
1、报名截止时间:2018年6月22日下午17:00截止
2、报名流程:
(1)报名表及招生简章下载
见文末附件
(2)需提交如下材料:
a.《江南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创设计人才培养计划》报名表
b.身份证、最高学历证明、获奖证书、脱产学习证明(加盖公章)扫描件
c.个人1寸照片
d.个人作品:代表性作品高清图片不少于5张(单个作品A4纸张彩印)
以上报名材料扫描后,以压缩文件形式发送至邮箱:liutt@jiangnan.edu.cn,文件名称为“国家艺术基金报名+单位+姓名”
以上纸质材料快递至项目组,地址详见下方联系方式,限于条件,报名资料恕不退还。
3、录取方式:
项目组将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报名截止后,组织专家按照国家艺术基金相关规定进行择优录取,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备案,并发放合格通知。
五、培训费用
本项目不收取学员任何费用,培训期间出现的培训费、食宿费、考察费、课程材料费及一次往返交通费由主办方承担。火车硬座或硬卧,高铁或动车二等座属可报销范围内交通工具,超支部分由个人自理。
六、培训管理与结业要求
1、课程纪律:学员在集中培训期间,需签订培训管理协议,并严格遵守江南大学制定的相关学员管理制度,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迟到或早退。
2、结业要求:培训期满后,学员须完成所有理论和实践课程,按规定提交作品一件(含实物模型、展示版面)并参加结课作品展,撰写1500字结业报告。成绩合格者,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统一颁发结业证书,作品将由本项目组织参加项目成果展及其他社会推广活动。
七、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10-85327865
联系人:娄 明 18255569216 刘婷婷 15370217399
邮寄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C309
邮编:214122
八、补充说明
主办单位对学员结课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权;凡参加培训学员,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各项规定。
本《招生简章》最终解释权归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