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坛简介
江南大学青年学术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自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逐渐成为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展示学术成果和聪明才智的重要平台。
学校在总结历届青年学术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计划于2018年5月举办江南大学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并开设海外优秀青年专场,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思想碰撞、学术交流、人才引荐的综合平台,营造自由开放、合作共享、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推动海内外青年学者共同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的学术研探,服务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江南大学青年学术论坛-设计学院分论坛旨在面向海内外邀请拥有设计学相关学术背景的青年学者,围绕设计学领域国际前沿、热点研究以及行业产业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加入设计学院。
举办时间
日程安排(暂定)2018年5月中旬。具体报到时间另行通知。
5月16日,学校论坛开幕式、学术报告会、青年学者座谈会;
5月16日,教育部国家外专局“体验设计前沿方法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启动仪式暨合作教授分享;
5月17日,学院分论坛学术报告会
申请条件
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博士(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年龄),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并有连续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相关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或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
2.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学术成就突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
申请方式
1.网上报名:申请者于2018年3月31日前填写《江南大学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海外优秀青年专场报名表》,并将报名表和个人简历(包括个人照片、教育及工作经历、研究成果简介及获奖情况等)发送至jnzp@jiangnan.edu.cn,邮件主题注明“姓名-江南大学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海外优秀青年专场报名”。
2.论坛参会候选人由学院推荐,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最终确定。
差旅及住宿
1.受邀青年学者论坛期间食宿由我校统一安排;
2.受邀青年学者往返车船、飞机票请自行订购。论坛期间受邀来校作学术报告,或拟依托江南大学申报各类人才计划、达成合作意向的参会学者,我校将限额据实报销其往返日期在2018年5月10-25日的交通费用(应符合国家、学校相关财务政策,亚太地区限额0.8万元,其他国际地区限额1.2万元)。
联系方式
江南大学人才交流中心
联系人:周老师、李老师
电话:+86-510-85913966
邮箱:jnzp@jiangnan.edu.cn
设计学院联系人:朱老师、王老师
电话:0510-85329012

学院介绍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60年的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是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先锋和示范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持续改革,特别是基于新经济与信息化产业转型,注重跨学科系统创新,致力于研究型设计教育,已成为以轻工融合创新为特色,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设计学科、最具国际活跃度的国际化学院、业界卓越设计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曾连续3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211”工程一、二期、三期重点建设项目(全国仅两家)。
学院设有“设计学”一级博士点,具有“设计学”和“美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工业设计工程与艺术硕士(MF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建有中国轻工业唯一的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拥有系统创新与设计战略、设计哲学、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等6个研究团队、“健康设计”等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美的“未来生活创新”联合实验室等3个创新联合机构。
·设计学科排名位于第四轮学科评估(2017)A类、中国最好大学排名(2017)前三,是“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院聚集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省333工程人才、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教育工作者、以及国家高端外国专家与“江苏友谊奖”外国专家。
·以国家轻工家电及相关领域需求为出发点,针对设计创新共性问题,在中国产品设计战略与方法、体验设计、设计遗产、健康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获“中国首届优秀工业设计金奖”等。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级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
·建有国内设计学唯一的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体验设计前沿方法与技术”。是CUMULUS国际艺术、设计与媒体院校联盟成员,2018年CUMULUS全球秋季会议承办院校。
为适应未来全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与文化的转型新需求,学院将以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领域的、有社会责任感和受尊重的新型设计师与设计领导者为使命,建设成为致力于创新型、国际化、研究型设计教育的一流设计学院,成为全球视野中国设计思考的产生地、国际设计教育变革与实践的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