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设计工作营顺利闭幕

发布日期:2017-09-06        
审核

9月3日下午,为期一周的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设计工作营在设计学院一楼大厅举办了最终成果汇报和展览,经过两岸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工作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8月29日至8月31日,海峡两岸工作营前往苏州进行考察访问,8月29日上午探访考察七里山塘,七里山塘历史街区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是苏州古城风貌精华之所在。团队成员对七里山塘景区进行细致的考察,针对人情、文化、街道特征以及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8月29日下午参观苏州巧生炉博物馆及御窑金砖博物馆,参观苏州特色非物质文化制作场所,与中国铜炉大师陈巧生等工艺大师进行交流互动。并详细听取了御窑金砖的讲解,了解了其详细的历史和具体工艺。

8月30日海峡两岸工作营的全体成员参观苏州博物馆新馆、拙政园以及平江路周边,通过参观加深对传统的苏州地域建筑风格的了解。体会江南园林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等布局特点。

8月31日海峡两岸工作营全体成员前往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地区的镇湖,参观中国刺绣艺术馆、刺绣大师工作室以及绣品街,刺绣是当地传统的文化产业,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全体成员参观了不同类型的刺绣样式,听取了刺绣大师的详细的刺绣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并了解了刺绣的历史文化,深有感触。

9月3日下午3点,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设计”工作营成果汇报在设计学院大厅举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张希晨、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助理周林、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师王晔、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师魏娜、设计学院国际交流秘书陈祥洁与来自台湾大同大学、华梵大学、成功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台湾交通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明志科技大学的36位师生和15位江南大学学生共同参与这次的成果汇报。成果汇报仪式由设计学院副院长杜守帅主持。

 

此次海峡两岸工作坊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可持续设计——传统文化与未来人居,本次工作营依托无锡、苏州传统历史街区,将“传统文化与未来人居”主题的重心逐步从“传统”引入“未来”。尝试在设计领域重新架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探索未来社会背景下传统居住、生活方式的存在和发展模式。

为期7天的设计周,大陆与台湾七所高校学生与江南大学的学生随机分成九组,每个小组的同学在短短三天时间里通过概念寻找、现场调研、拍摄、纪录、编辑最终提交一份相关成果的海报展板,并按组别顺序将各自的成果与两岸师生一起分享交流。这其中有对苏州传统苏绣的传承与推广进行思考,也有对昆曲渐渐被遗忘而产生的反思,亦或是如何利用南长街古运河将古人高雅清幽的生活融入当代人浮躁而快节奏的社会中。各组利用不同载体云端及媒介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提出各式各样新颖有趣的想法。有通过云端记录旅途中的声音并制作明信片与亲朋好友分享,也有利用苏绣元素制作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机场导师系统,亦或是将苏绣与太阳镜结合的概念设计。现场老师针对各组的设计也提出了相应的疑问各组成员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中也明白了设计中需要继续深入考虑的问题。师生间互相沟通与交流使得现场气氛十分轻松。

此次台湾师生通过海峡两岸工作营的参观交流等活动,不仅加深对现代化的大陆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理念、态度与行动的理解,而且也为我院与台湾设计院校密切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来自台湾的地域文化带来的兼容并包、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参与其中的江南学子们。

工作营结束了,但交流并没有结束。工作营期间,两岸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传统文化与未来人居的主题交流探讨也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