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

2016第五届健康设计研讨工作坊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6-12-08        
审核

近年来,设计思维在传统医疗设备研发之外,在医疗健康服务系统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Mayo Clinic(梅奥诊所)和Cleveland Clinic(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等在内的许多著名医院都开设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用户体验研究中心。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有近十年的研究背景,并于2012年成立了健康设计研究团队,该团队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Livewell Collaborative在健康医疗领域开展了包括合作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开展了多项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合作。2016年6月,江南大学健康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正式获批成立,联合辛辛那提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拟通过深入的健康设计领域的合作推动设计学科参与健康设计实践。

在此背景下,江南大学健康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辛向阳教授发起了以“设计视角下的健康设计”为主题的“2016第五届健康设计工作坊”。该工作坊于11月24 – 25日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A205顺利召开,并邀请了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Craig Vogel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汪晓春副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吕曦副教授、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蒋玉宇副教授、江南大学法学院王金元副教授、江南大学访问学者Barbara Wong 博士等相关领域专家与江南大学健康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成员一起,深入探讨设计思维在健康医疗领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通过案例分享与方法阐释,力求将江南大学健康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及相关合作伙伴在健康设计领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同国内外伙伴进行分享,并形成一部专著,即可作为理论参考,亦可以用作健康设计领域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期待更多设计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健康设计领域研究中来。本次工作坊主要探讨了这部设计专著的初步理论框架。

%e5%9b%be%e4%b8%80-%e5%81%a5%e5%ba%b7%e8%ae%be%e8%ae%a1%e7%a0%94%e8%ae%a8%e4%bc%9a%e5%9c%ba%e6%99%af

工作坊的第一天,Craig Vogel教授带大家讨论了本专著的定位以及对健康“wellbeing”名词的解读,从个人(individual)以及社会(social)两个层面解读健康的含义。随后,来自不同单位的嘉宾分享了各自在健康领域的设计实践案例,其中Craig Vogel教授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读博士王晰一起分享了辛辛那提大学Live Well Cooperation的研究方法、流程以及白血病案例,体现了设计师在项目中的角色,从用户调研、测试、用户研究到交流视频的制作。北京邮电大学汪晓春副教授分享了与老年人设计相关的三个社团案例(夕阳再晨、老少联、北科乐活堂),展现了他的研究团队在老龄化设计方面的探索与创新。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硕士生黄然然围绕“输错液”的设计探索,通过一系列深入的用户调研跟踪访谈发现输液流程中的问题,对瓶标进行重新设计,改善输液流程,降低错误率。江大设计学院副教授肖东娟分享了“中国慢性病用户调研”的案例,展现了从用户调研到机会点的提取过程。江大设计学院巩淼森副教授分享了同理心设计在不同健康服务情境下框架。从以上的案例分享之后,大家头脑风暴得出一系列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涉及到设计的方法、手段等。

%e5%9b%be%e4%ba%8c-%e5%81%a5%e5%ba%b7%e8%ae%be%e8%ae%a1%e7%a0%94%e8%ae%a8%e4%bc%9a%e5%9c%ba%e6%99%af

%e5%9b%be%e4%b8%89-%e7%a0%94%e8%ae%a8%e5%b7%a5%e4%bd%9c%e5%9d%8a%e6%88%90%e5%91%98%e5%b0%b1%e5%85%b7%e4%bd%93%e8%ae%be%e8%ae%a1%e9%97%ae%e9%a2%98%e5%bc%80%e5%b1%95%e5%a4%b4%e8%84%91%e9%a3%8e%e6%9a%b4

工作坊的第二天,在前一天讨论的基础之上,分别从holistically、dynamic、internal and external、personal priority and individual decision四个方面对wellbeing的概念进行解读,所有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从而初步构建出该本专著初步的理论框架,该框架会在以后进行多次的完善。

本届健康设计研讨工作坊以江南大学健康设计国际联合实验室及其相关合作伙伴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头脑风暴、SET分析等多种设计工具和方法,为国际联合实验室成果研究和成果产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成果分享。

稿件来源:设计学院

高价提供:肖东娟

图片提供:王文洁

    稿件审核:李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