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9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黄培杰教授的作品——工笔人物《童子拜观音》——被灵山佛教博物馆特约创作并收藏,被梵宫陈列为大厅内的展品。2017年1月5日,黄老师应邀到灵山大佛现场参观,该馆负责人尹超先生接待了黄老师。


灵山大佛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黄老师很是惊叹这一空前规模的宗教建筑,而11月份灵山失火的事件让黄老师实为心痛。一方面,黄老师表示非常荣幸受到灵山佛教博物馆李馆长的邀请,没有考虑经济价值,以公益服务的捐赠方式支持梵宫重建。另一方面,灵山大佛作为亚洲第一大佛,每日参观人流量巨大,其中包括许多世界各国友人。黄老师谈到年仅三岁的叙利亚难民小孩伏尸海滩的事件以及当前的一些国际动乱,黄老师说自己没有能力到现场做志愿者也没有能力给予支援,唯有用画笔为国际和平掀起一朵小浪花。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黄老师认为艺术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虽然不像设计一样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却能在心灵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引起人的行为变化。


黄老师认为,一个国家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应该是齐头并进的,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做出贡献。

黄老师虽不是佛教信徒,但他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佛像、观音等。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心境平静祥和,个人也很愿意带着这种情绪去创作,希望能把这种祥和的心境和氛围分享给人们。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艺术作品的价值会调动人们心底里的向善的初性,这是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艺术不应该是无病呻吟,孤芳自赏。

德艺双馨的黄老师除了在艺术创作中荣获多项奖项,在教学工作中也总是尽心尽职,为学生负责,曾获得校级教学一等奖。黄老师表示,虽然今年六月就要退休了,但学习和事业是一辈子的事,这不能退休。退休也是一个新起点,会有大量的时间投入在创作上,许多以前想做的事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当然,老师还是非常希望有同学在工笔画方面努力追求探索,遇到了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他,老师可以随时提供辅导。
最后,黄老师还不忘叮嘱我们的同学:在学习中,要学会不留遗憾地努力学习。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尽当下最大的努力学好,力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不管你是否对这门课感兴趣,积累总是有用的,在这之前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值得 ,不论成败,都可总结经验,至少你会满怀信心地迎接下一步。 事实上,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内涵的体现。工匠精神强调的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但绝不只是做一个好的匠人。就艺术家而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要双管齐下。
黄培杰教授的作品被作为亚洲第一大佛的灵山佛教博物馆典藏,不仅展示了黄教授慈悲心善的胸怀,更是展示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师的艺术水平和艺术造诣!
照片来源:黄培杰
文字编辑: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