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至6月20日,以“面向整合健康的身心反思设计”为主题的健康设计工作坊在设计学院举行。在为期近四天的时间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Vittoria Daiello 副教授和Heekyoung Jung 助理教授通过工作坊帮助学员们重新定义了健康设计,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Body scanning、body mapping 、body storming等研究方法对健康设计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尝试建立自我意识与身体部位间的联系,以设计师和体验者双重身份深入感受身体与意识间的微妙关系,并从中提取出关于健康设计新的研究方法。本次工作坊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肖东娟老师组织协调,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Vittoria Daiello教授和Heekyoung Jung教授共同主持。

Vittoria Daiello教授与Heekyoung Jung教授与学生讨论
6月15日下午两点,工作坊正式在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拉开序幕。为了让来自不同年级及专业的工作坊学员能够轻松融洽的开展工作坊,Vittoria Daiello教授和Heekyoung Jung教授带领工作坊的小队员们做起了系列有趣的热身游戏,其中,一段艺术家与雕塑者的舞蹈排演让大家深切的感受到相互配合表演的不易,结束之后,老师与学员们共同分享了在肢体交互过程中,传达者与解释着双方不同的立场与感受。

工作坊成员一起做肢体语言热身游戏
健康设计工作坊的知识问答环节
两位教授细致的向工作坊成员解释了与此次健康设计工作坊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并为工作坊学员介绍了相关关键词,例如Slow Technology, Integrated Wellbeing, Body Scaning等,就Body Scanning教授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全新的健康设计研究形式,有别于之前的一些研究方法,摈弃了繁琐的前期调研,而是简单直接的通过对自身身体的感知探讨设计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更加接近艺术和本我的设计研究方法,也是设计研究界里的一股清流,引发了工作坊成员的积极讨论。

工作坊成员有趣的汇报环节
健康设计工作坊学员个人项目汇报环节
在两位教授的引导下,工作坊成员重新审视了健康设计,并根据个人的兴趣与关注点围绕健康设计提出了若干研究主题,有对磨牙危害的思考,对不安腿综合症的描述,对手机综合症的关注等等,并通过文字描述、绘画表达和模型制作三种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对于健康设计相关研究主题的一些思考与感知,关注点从身体知觉到思想层面均有涉及。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往往习惯于通过对外部世界前期的大量设计调研获取数据,再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难发现,大多数时候设计师太过于关注外部世界,而忽视了自我的感知,设计师首先应该是作为一个人的角度去感知问题,其次才应该是以设计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此次工作坊的目的就是帮助设计师由内至外的发掘自我的感知力,再从外到内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工作坊成员合影
讲座环节
在工作坊汇报结束后,Vittoria Daiello和Heekyoung Jung分享了他们在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和课程案例。整合健康的概念近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识,整合健康包括了对设计对象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关怀。Vittoria Daiello副教授以“感知可能性——为艺术和设计实践中的兴起,协调和存在而写作”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基于艺术的反思性写作流程如何促进思维生成,描绘并与艺术家、设计师和其他创意从业者的存在和意识相结合。基于美国辛辛那提DAAP学院“文字的艺术”课程,教授分享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的理论思考和说明性示范。从写作指导和定性探究方式出发,重新解读了创意学科写作的意义。当创意的写作与艺术设计工作坊相结合时,便为反思性的,迭代的设计活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探索设计师及艺术家工作中难以捉摸的直觉灵感。Heekyoung Jung则以“健康慢技术:设计案例与思考”为主题,向大家描述了如今忙碌和竞争激烈的工作和生活、铺天盖地的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益增长的压力,公众对综合健康和个性化医疗保健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技术作为问题同时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通过跟踪自己的日常活动和引导正念做法,以移动应用和可穿戴设备的形式促进自我关爱。作为设计师和用户,我们需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反思健康的概念,以推测技术支持下的用户体验设计对人类长远幸福的促进作用。教授通过展示2016年秋季在辛辛那提大学进行的跨学科设计工作室课程的过程和结果推测设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讨论预测趋势、用户体验设计和未来情景探索等设计思维对自我关爱和反思式系统设计的影响。
文字:王文洁 王婷婷
摄影:王峥 刘奕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