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30日,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瑞士区前主席Melchior Imboden,AGI 会员、德国著名新锐设计师Jeffrey Goldstein,德国时代报及周刊DIE ZEIT专栏摄影师Anne Sophie Stolz,德国媒体艺术中心新锐青年摄影师Harald Voelkl以及德国新青年一代优秀设计师Clemens Lauer等一行五人,在设计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分享活动,为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带来了深度跨文化学习体验。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过宏雷老师主持了讲座和工作坊活动。
11月26日,前瑞士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主席Melchior Imboden率先开讲,以《来自瑞士的平面设计》为题,首先展示了他最早获奖的瑞士保护森林海报设计,表达了对森林的关爱与敬重。Imboden教授分享了瑞士海报设计的整体情况,分享了他本人所创作的多幅经典海报作品,如其为艺术市场2001艺术节手工制作的系列变化海报,彼此之间拥有相近元素链接,亦有呈现信息的递进性。他最早从事摄影工作,非常喜欢音乐,海报中多有涉及,其街头摄影的作品集合了人像、景致和生活的瞬间,街头艺术家、头戴反击外敌的牛头的农民、奶酪制作师、卖杂货摊主,无不个性鲜明而引人入胜。Imboden教授还介绍了他所任教的卢彩恩大学的师生作品等等,Imboden教授个人设计作品色彩搭配对人直观的冲击力让在场师生印象深刻。
随后,AGI 会员, 德国著名新锐设计师Jeffrey Goldstein,进行了题为《灵活多变新颖的字体排印设计》的讲座。从字体排印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了欧洲字体排印的发展史,从1900年前后文字和图片不同样式的结合,到1915年发展出的构成主义、风格主义、以及1916起由杜尚等人发起的达达主义,再到1919年起包豪斯创造的新的风格篇章,通过具体实例和历史回顾,带领同学们领略了不同时期字体排版设计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同时分享了在包豪斯的影响下,最具影响力的一批当代设计师的作品以及当代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工作室及其作品特点等,不同的设计师或通过照片文字的排版,将文字处理的像图画一样,影响深远;或通过粗细字体变化,打造错落有致的阅读顺序;或将图片文字结合,创造画面丰富生动的海报;或专注于丝网印刷,通过简单的颜色却又清晰的排版等方式,将字体排印设计的可能性不断延伸。
11月27日,德国时代报及周刊DIE ZEIT专栏摄影师Anne Sophie Stolz,德国媒体艺术中心新锐青年摄影师Harald Voelkl带来了丰富而深入的摄影分享。
摄影师Anne展示了一系列源自生活细节所见所闻的经典作品,她通过收集生活中相同主题的不同元素,以及不断的练习来找到符合自己的视角,通过镜头,观察人、生活、社会、将相片作为时代的记录。通过六组张基于不同摄影地点进行的不同风格的创作,展示了基于生活摄影的灵动和她本人高超的技巧和领悟力。第一组在德国家乡黑森林地区《布谷鸟钟与樱桃蛋糕》, 她以游客角度捕捉令其感动的内容; 郊区空间的摄影集《米色+矮人王国的故事》, 以安静空旷的视野,展示她独特的洞见;《来自Rheinstetten的问候》以明信片形式记录下来的典型德国家庭的日常场景;《画家Max Slevogot的遗产》围绕画家住宅内部及周边的场景进行瞬间和永恒事物的捕捉,自然地将观看者代入画家的生活氛围中。《社区生活》在卡尔斯罗当地,对八个生活场景进行有特色的建筑结构的拍摄。她尝试了多重曝光进行同建筑不同角度视野的融合,以及不同建筑的融合,呈现出了独到而风格鲜明的作品。
新锐青年摄影师Harald Voelkl透过摄影展示他本人的生活,首先进行了街拍作品展示。如2005年他在墨西哥街头捕捉的照片展示了他乐于拍摄的儿童富有童趣的瞬间:三名正在比赛吃意面速度的满嘴番茄酱的女孩。以及他以另一种视角拍摄的远处斯图加特的运动场,当地特色花纹图案、废旧电梯等等,都体现了城市的另一种风貌。在建筑摄影方面,Volkl先生将他对于提炼客观3D视角为平面内容,建筑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了描述。推荐大家从不同角度、通过人与建筑关系的对比,突出其特点。如在地铁上,以不同位置行人等视角进行拍摄。又如其在德国文学资料档案馆的建筑摄影,将复杂客观物体以简约的柱子抽象化,将空间中不同基本元素排布成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不同内容的相似构图中体现的意趣都是Volkl先生与大家分享的思路。在纪实摄影、人物肖像方面,Volkl的拍摄对象包括尼日利亚王子、策展人等各种肤色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除了突出其清晰的形象五官之外、他也在不断思考将其有特征的姿态、不同的个性场景融入画面中,展示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新青年设计师Clemens Lauer,以完全不同的学科构成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设计分享。首先从其对不同的材料可能性尝试入手展开讨论,以废旧塑料回收再造物为例,分享了其再创造的椅子系列,在欧洲当地反响热烈,经过各地展出,最终被包豪斯博物馆陈列收藏。丹麦服装公司Ganni亦将其作为门店服饰展示配件。 Lauer先生以该作品为例,呼吁同学们多去尝试不同材料的各种处理及结合方式,以期获得新的创新性成果。接下来Lauer先生展示了其参与的中国卫浴公司AXENT ToiletOne盥洗器项目以及“设计十岁了”的儿童参与设计项目,以及为欧洲高端家具品牌Kvadrat设计的Simply Better Living项目等,分享了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均是从最基础功能性角度出发,结合材料、外形、尺寸等方面的反差进行思考。在简单外形之中,考虑周全的人机尺寸、结构功能。
11月25-29日,五位设计师同期举办了字体与排版设计工作坊、摄影工作坊和产品设计工作坊三个工作坊教学活动,通过一周的时间,指导工作坊同学打破之前的思维习惯,通过不同的设计思维和元素,来进行海报设计和字体排版,通过采集身边的不同的场景,创造一幅幅生动的摄影故事和摄影作品,通过对身边公共空间的挖掘,用最平实的物品来创造公共空间的新式产品。工作坊作品给所有同学带来了深刻的启发,整体工作坊汇报于11月30日在设计举行,收到了学院师生的高度评价。
Melchior Imboden教授等一行来访期间,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过宏雷老师、工业设计系主任沈杰、视觉传达设计系责任教授王安霞老师、摄影工作室负责人王俊老师等专业教师与来访设计师们做了大量的交流,期待在未来能构建更多的基于实践层面的共同话题及创作合作。
此次活动为学院本科教学,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系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不同的思路,国际大师的设计分享让学院师生受益匪浅。设计学院强调跨专业学科的国际化交流活动,通过邀请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来访参与教学和授课,为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多元化的视角。

Melchior Imboden教授一行人讲座讲学

设计师团队讲座现场

工作坊授课及汇报现场

Melchior Imboden教授向曹鸣副院长赠送其设计出版物

学院教师与设计师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