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2024“民生智慧·设计未来”系列国际学术会议V:回应本质 | 平行论坛IV:期刊与设计学交叉学科建设国际论坛在江南大学顺利举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熊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装饰》编辑部主任、副编审周志,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吕杰锋,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导、《创意与设计》副主编王强,《服装设计师》杂志社社长、主编刘妍,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博导、《The Design Journal》(A&HCI) 联合主编刘硙,香港理工大学副院长、教授、博导杜本麟,台湾设计学会(原)理事长、铭传大学商品设计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卫万里,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大学建筑与工业设计系副教授、《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编辑顾问DANIEL HUPPATZ,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联络委员会副主任、《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竹,《设计》杂志主编李杰,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后、《设计艺术研究》责任编务王静,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蔡淑娟,青岛科技大学当代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工业工程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石晨旭,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主持人曹芳芳,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设计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刘震,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维青、院长魏洁、副院长廖曦及北京大学、江南大学多位青年学者嘉宾出席会议。论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创意与设计》杂志特邀专栏主持祝帅主持,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致辞。
本次论坛一共分为三个版块:第一个板块主题为“期刊与设计学学科建设”,发言嘉宾覆盖国内外设计学学科领域顶级期刊的领军人物;第二个板块主题为“期刊视野中的全球设计学发展”,国际设计学学科领域重要期刊的重要编辑和编辑委员带来他们精彩的观点;第三个版块为“期刊与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的圆桌论坛,邀请了国内外设计学学术期刊的一线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
第一板块:期刊与设计学学科建设
第一板块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意与设计》特约编辑贡雨婕主持。
熊嫕以 “取益在广求”为选题,带来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创刊号——1918年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杂志《美术》,从办刊宗旨和成绩两个方面与我们一起回顾了南艺学报的历史、学术观及其在艺术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期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反思学术界对艺术学科领域期刊的评价标准。此外,熊嫕以她从作者到编辑的经验,指出期刊建设的“无用之用”,强调了保持学术热情的重要性。
周志以“通约性”为切入点,强调了其在设计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其交叉学科特征。他指出,设计学科正面临着定义模糊和方法多样化的挑战,应当尤为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学术论文撰写应多关注实际问题,呼吁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之间加强对话与合作。此外,周志同我们分享了《装饰》期刊在推动设计研究中的努力,并指出要通过问题意识连接实践与理论,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
吕杰锋与我们一同探讨了设计类期刊在综合性大学中学术生态构建的相关问题,通过向我们介绍《设计艺术研究》的发展与学术生态构建,强调青年学者在期刊发表中的重要性,他还指出,期刊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推动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桥梁,并强调学科交叉、开放共享、学术质量、产学研用和持续发展期刊建设的五大生态,呼吁青年学者积极投稿,共同推动学术与实践的融合。
王强借用诗歌的形式,通过“引进、交流与对话”三个阶段,同我们分享了《创意与设计》自2008年创办之始的发展历程,最终聚焦于创新设计与民生智慧等主题,并与国际期刊建立合作,他提到,未来期刊将进一步致力于跨学科融合、科技与社会责任驱动的设计研究,强调更多青年学者参与及期刊在设计学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刘妍就设计类期刊在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的责任与我们展开分型,以《服装设计师》从行业时尚刊物到学术期刊的转型历程为例,具体分析了期刊如何助力于服务时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她强调,通过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和学术研究,期刊已成为促进设计师和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培养新一代设计人才和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中国设计在全球舞台的影响力。
第二板块:期刊视野中的全球设计学发展
第二板块由中国美术馆-北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张樵鹤主持。
刘硙通过线上的方式与我们分享了她对设计研究的见解、英国设计学科的研究现状以及作为《The Design Journal》的联合主编的经验。她强调了设计在跨学科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同我们探讨了设计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数字技术和包容性设计等主题。
杜本麟以SCI期刊主编到高校行政主管经历为基础,同我们分享了其跨学科设计教育的经验与见解。他指出,设计与工程、心理学等领域存在显著的交叉现象,并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同时,从设计学院鼓励高质量研究论文发表并逐渐减少低质量文章的数量这一现象展开分析,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了设计教育的趋势,呼吁在设计学相关领域内地与香港展开更多的学术交流。
卫万里以博士生到教授的成长历程卫切入点,强调了研究主题选择与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他就归纳与演绎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举例论述,并就如何理解期刊的接受标准等具体投稿策略与青年学者进行互动。此外,他还强调了全球学术环境变化对研究者的影响,并期待两岸学术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
HUPPATZ围绕设计、自动化和零售体验的交叉问题,就自动化对设计流程的影响、通过设计创新提升消费者的零售体验以及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最近美国亚马逊连锁杂货店Amazon Go 的案例研究,与我们探讨了在设计新的零售体验时面临的问题。
钱竹以《艺术与设计》杂志在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及数字化传播平台方面的努力为例,强调了中国设计的国际传播在讲好中国现代化故事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回顾包括中意设计交流展览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系列设计活动,展示了中国文化在海外巨大影响力。他呼吁学术界共同努力,助力建立中国设计的国际话语传播体系和数据库,以增强中国设计在全球的影响力,推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
第三板块 :圆桌论坛:期刊与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
第三个版块的圆桌论坛由祝帅主持,李杰、王静、蔡淑娟、石晨旭,曹芳芳及刘震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曹芳芳分享了考古与工艺美术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交叉与区别;李杰则介绍了设计杂志在学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强调通过访谈等方式提升期刊的影响力;王静提到青年编委在提升期刊内容质量和推动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石晨旭与蔡淑娟共同就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强调了设计学积极融入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刘震指出,期刊应在中国设计话语构建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与交流。本次圆桌论坛强调了期刊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中国设计的高质量发展及设计学的学术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本次论坛聚焦设计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之间的互动关系,邀请设计学领域内国内外顶级和一线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等重要嘉宾和专家汇聚一堂,多层次、多方位地展开讨论,以期成为设计学领域内与期刊相关的一次学术盛会,助力设计学领域相关学术期刊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创意与设计》杂志特邀专栏主持祝帅主持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致辞
嘉宾进行圆桌讨论
合影留念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