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学生

设计学院举办2019年度学科竞赛交流分享会

为进一步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同学们关注、了解、参与学科竞赛活动。12月3日设计学院2019年度学科竞赛交流分享会在设计学院一楼报告厅顺利举行。2019年度高级别学科竞赛获奖代表梁爽、王源嘉、王宇歆、周蕴然、章梓依、王润烁、李博文等应邀参加了分享,学院学科竞赛负责老师曹淑慧,各年级其他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分享会。分享会由院设计学会交流部张心怡主持。

首先,曹老师向大家详细解读了设计类竞赛的概况,学校、学院层面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奖励、激励机制以及学院将通过设计学会的公众号—流感定期推送比赛信息和一些常见的学科竞赛网站。王源嘉、周蕴然和王宇歆同学针对性分享了跨专业合作比赛的经验和历程,他们从团队组建、时间安排、寻求导师、合作期间的任务分配和任务执行以及归档、写经历、复盘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了一些建议。梁爽同学就作品创新创意方面分享比赛经验,他表示好的参赛作品一定要避免俗套、善于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手法,鼓励大家跨专业跨年级组对,强调同学们切忌抄袭。章梓依同学介绍了设计类比赛和美术类比赛的不同,鼓励我们养成高质量的个性并推荐了一些高质量的公众号。王润烁同学结合自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经验分享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技巧和个人方法,她分享了自己一套沉浸式英语学习的方法并表示用英语思维直接思考问题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优秀毕业生李博文则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时期的参赛心得,回顾了10年前学院浓郁的比赛氛围,分析了不同类别比赛的特点及备赛的经验。鼓励同学们要学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敢于挑战、勇于挑战。作为毕业多年的学长,他建议同学们要心怀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争做能够将中国设计推向世界的设计师。分享过后,同学们就如何跨专业组对、如何选定主题、如何进行市场分析、如何高效学习专业以外技能以及怎么让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有社会影响力的设计等问题踊跃提问。

学科竞赛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学科竞赛的全过程,是对学生知识融会贯通、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能力的提升过程;对打通课程壁垒、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这次经验交流分享,同学们对学科竞赛有了更新的认识,可以有效帮助同学们有针对性、有规划、主动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来源:设计学院;文:设计学会交流部;图:设计学会杂志部;审核:王晖)

曹老师解读设计类竞赛概况

分享嘉宾

问答环节

活动现场